永泰坊街,至北门灵官庙达十字街。潇水铺,巷在分司后到小西门城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东街,至寿安桥;水南街,到山川堂;西大街,至学前;北小街,到社稷坛;雷公巷,自西大街入右溪。
有市叫卖材市,在大西门外;阜民市,在税课局前;安生市,在北街;乐业市,在城朝天坊。
他们顺路去了阜民市。这里既可卖蔬菜水果,也有卖杂物的店铺,还有收购布匹山货的牙行。
有税吏取了他网巾上的黄钱,算是摊位费。两人找了个位置把杨梅摆上,静待来客。
有人看上了杨梅,问了价,尝了几颗,买了三十斤,说是要回去腌制杨梅干和做杨梅酒。
一个多时辰后,天开担心牙行到中午关门,便叫禹寿守着摊子,自己推了车去牙行卖了麻布和山货。
上好的白苎麻布,宽一尺八寸,长三丈二尺的是二钱多,最高有二钱三四分的。他带的三匹算不上上好,一匹只得了一钱八分,三匹五钱四分。
带的十几张冬天猎的黄鼠皮、六张兔子皮、五张山猫皮共卖得四钱银子。
其它山货只卖得三钱。总共得了一两二钱四分的碎银子。
又到北街的安生市卖了晾干的草药,得银三钱六分。
天开揣着这一两多银子,想起每年的各种摊派和徭役,深深地叹了口气。
到底是州治上,人烟云集,商贾辐辏,有钱有闲的人也多,也算得上是湘南地区的一个都会了。五文一斤的大个糯米杨梅,出货还算快。
天开打算几天后还到这里来。到末牌末分,只剩下三碗左右的挑剩下的青红果子,算了下卖了有七八十斤。
中间两人到旁边店里讨了碗水喝。
去徽州佬的布店里买了一匹大红、一匹翠蓝的松江细布。宽一尺八、长二十尺一匹的标布,花了九钱多银子。
又去一个专卖湖北咸宁大布的店里买了两匹窄棉布,花了三钱六分银子。
天开付钞时只觉得牙疼。待诸事估摸着已完成,父子俩才收拾好车子担子往回走。
过云龙桥时,天开看到桥头上的石碑刻着桥名,何人何时建立,建立缘由等等。
这座桥最早是宋时建的带屋石梁桥,永乐时被水冲废,正统时知州盛祥重建,沿用至今。
沱水流过城南,在城西与濂水汇成大片水域,之后的河段便名为潇水。
西洲岛正处在这片水域中,与不远处潇水环绕的东洲岛隔水相望。两岛植被茂盛,风景秀丽,视野开阔。
西洲岛上没居民。东洲岛上则有几户人家的小村,由小船于渡口处来往于州城。
此时正值汛期,临近端午,水上有几条龙舟排着人,正喊着号子、敲着鼓,在练习划桨,以期参加一年一度的端午盛会赛龙舟。
两人推着车从周家坊里的路上经过,沿来路过曾家桥,顺便又观摩了下濂溪大屋,表了下评论,才大步往回走。
家里已在做端午的准备了。张氏织了一天布,由黄氏叫了个小曾孙帮着舂了几升糯米。
吃饭时天开说想必端午时很多人会在城墙上看赛龙船,他想一家人一起去卖杨梅时也看一下,毕竟一年只有一次的盛会呢。
不想,饭后,下村轮着的甲长来了,说登封乡初一要应营乐和营道的约,与二家斗船,明天开始要训练了。尧寿和禹寿总得去一个。
天开想了下,其实也是自己的私心,他心里还是觉得对不住二儿子,就叫禹寿后面几天去划桨。他自己则带着尧寿、张氏薅剩下的田。
后面几天除了端午,其他时间都要做农活,为了让杨梅长熟点,也不会再摘果子了。安排完毕。两人又聊了点别的,那人才告辞离开。
天开拿出买的布给母亲过目,又说了卖得的钱,感慨这色布太贵。
黄氏摸着布道:“贵有贵的理,看这线细的,跟蚕丝一样的,连个结都没得。这边几个村的女子都纺不出这样好的线来。今年开个荒多种点棉花,不光是卖花,自己织了布去卖也比麻布贵。”
“那是的,一匹白棉布宽不到一尺的,重才二十几两都是一钱多。宽二尺的重二斤多要二钱多呢。”禹寿插嘴道,“棉布还快,麻多难绩。”
“就是自己纺的线太粗,只能织粗布,卖不上价。”黄氏叹道,看了儿媳一眼,她自己的线纺得不好,自然不能指责别人怎么样了,不然儿子又脾气。
天开又拿出钱袋子数了卖杨梅得的钱三百七十几文,串成串后跟昨天得的存在同一个小竹钱篓子里。
那剩下的一点碎银子,则跟以前攒的一齐包在一块麻布巾里,锁在抽屉里。
照样叫禹寿记了账。然后带着两个人编草兜。黄氏绩麻,张氏洗碗砍猪菜,忙完了便烧水,洗脸洗脚。两个小的打了火把去守杨梅不提。
乡村生活就是这样,忙忙碌碌,亘古不变,除了偶尔串门聊天,腊月有点闲时,就没有不忙的时候。
当然也是要看人的,所谓“农夫半年闲”,真正的农忙时间就那几个月。若是懒人或不会算计的,会觉得事少,会刮白(即聊天)打牌投骰子赌钱。若是忙人,会觉得事怎么也做不完。
喜欢乡村日暮有人家请大家收藏:dududu乡村日暮有人家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