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梦见采蘑菇了。充分暴露了贪婪的本性。不光是蘑菇啊,几乎要搜刮一切。然后是对抗,还有愤怒的人。细节很多,很精彩,像看电视一样。
一个事物既不是主观的也不是客观的,又既是主观的又是主观的,在这本书里说的是跨主体的,属于全人类。
我不相信一个问题的答案能轻轻松松地在一本书里被找到。不是因为书里没有答案,而是答案不止一条。
我现在玩了两天游戏就很疲惫了,玩小时候玩过的游戏,并没有什么进步。从小时候全通关什么的就知道那个时候真的没少玩游戏,现在这个样子,应该是不可能复现那时的辉煌了。再想想,这种复现是浪费时间,我为什么不去体验一些别的呢?
越是方便就越是无趣。假如这个世界没有等待,那还干什么呢?一秒钟就展到尽头了,然后毁灭,沉寂。
掌握虚假世界的真实,有助于脱离真实世界的虚假。在作品中,我们寻找自身的共鸣应该是偶尔为之,更多的时候我们应该接触与我们不同的人与故事,扩展自己的眼界才是。
我们生在世界里,与世界有着一切物理上的接触,但是我们并不与这个世界连贯地接触着,还差很多,这一部分应该是抽象的,精神上的,必须通过阅读才能逐步建立的。阅读是广义的含义。
过分的美好是不道德的,因为他勾起了人的欲望,却没告知人,这其实不存在。真实永远混杂,不会像概念上的纯色一样。
当批判无果的时候,你不应该继续批判,而是想想还有没有其他事情可以做。继续批判是火上浇油,又不能坐以待毙。
不要指望一个作品能把全世界都包括进去,能抛砖引玉就不错的。
维持一定的痛感是有必要的。
文字、背景、顺序。
概念上的穷举是不能实现的,是一种抽象,不必为这样的抽象而烦恼。
不要觉得建模很高大上,因为语言就是一种建模。
有些默认的省略,比如你摸了他,不用说是用手摸的,不特殊强调没有人会认为你用脚摸了他。
单身不应该是一个被频繁消费的话题。难道没有喜欢的人,还硬要脱单么。最个人的东西不必用某些形式上的扭曲的非此即彼的东西牵制着。不然,真让人可悲。但生气也好,批评也好,到最后总是变成了牢骚,得得。
说得再宽泛一点,一切能感知到的东西都可以作为“语言”,可以将物体称作“物语”。
啊,我应该如何去看待人世的变迁呢?问这个问题没什么意义,天天再说天天在想,只是今天在自己身上生了,多了一分感触。人往高处走,巴结也来不及。但也许是个好事情,不多说吧。
应该是没什么含量的,因为当我开始自我介绍时,我就现没什么有含量的值得说,小白人一个。
将艺术性与艺术隔开的是一面薄薄的墙,即便你觉得较为缺乏艺术性的艺术不应该在墙的一头,不是艺术却充满的艺术性的东西不该在墙的另一头。这面墙看似脆弱,实际上,森严兼顾。
不好的东西,却可以把事情传递得明快利落。我们回避着不愿意提及,于是绕了远路。许多事情,其实只是话术而已。
没在夸张,也没在抽象,不信你看,事实如此。
参赛礼品变得豪华不意味着变得有心意,对参赛者的关心更体现不出来。好像是买卖一样,力求好看和不出乱子。不能畅谈,这也是由实际情况决定的,只得接受。
强调一件很细小的事,倒可以反推之前连细小的事都还没生过。
横竖都有莫名其妙的人,只能将就,要不就选个差不多能接受的,就这样就好。
因为在众人之中,总用一种说不上来的隐匿性,即便拥挤。而所谓宽广,带来的不光是自由,还有随之而来的孤独感,遇到什么都要自己想办法抗住,没什么依靠,也没法躲藏,十里八村的就你一个,往哪藏呢?
邻人真的在干什么,谁也不知道。
按部就班地生活下去,变成了一种梦想。
人这一生总是要有些收集情怀的。
更喜欢那种若有若无的感觉,在高雅的大厅里正儿八经地放一些音乐总觉得有些审美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