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大文学>稷下的一天 > 第221章 灵魂之途(第2页)

第221章 灵魂之途(第2页)

人的自我存在感往往是与身体紧密相连的,是独特的个体自我存在感。李明作为人类中的一员,其自我存在感中也夹杂着各种复杂的情感与需求。

李明像往常一样把车停进了地下车库。他住在o楼,每次停车都需要花费一些时间。当他的车刚刚停稳,他就听到了一阵欢快的叫声。这是他的宠物狗,每次听到李明的车声,它都会变得异常兴奋。

李明不禁感到好奇,他的宠物是如何知道他已经回家的呢?毕竟,车库与他家之间还有一段距离,而且他的车也没有出特别的声音。经过一番思考,李明意识到,这并不是因为宠物能够听到他的车停在了特定的位置,而是因为宠物对他有着深深的情感连接。

在宠物那简单而纯粹的世界里,主人的存在就是它们全部的意义。它们对主人的依赖和情感连接是一种本能,无需过多的解释。当李明回到家,看到兴奋的宠物时,他的心中涌起了一股暖流。

李明的思绪并没有就此停止。他想起了最近观看的一个视频,内容是在农村,人们将狗按斤卖给肉店。当狗被痛苦地吊起来称重时,它绝不会对主人起攻击,甚至还会摇着尾巴,似乎在表达对主人的忠诚和信任。

这让李明陷入了沉思,为何宠物对主人的认同感如此强烈呢?他开始思考宠物的“自柳儿”与人类的“自柳儿”之间的差异。

对于李明来说,他过度关注自我,需要通过外界环境来满足自己的存在感。如果不这样做,李明可能会感到心理防御不足,甚至崩溃。

但这种存在感,它更像是一种概念,一种分别心,通过对外界人事物的判断而形成。李明试图在课题中寻找满足这种存在感的方式,但他其实并不存在。或者说,李明的存在并不在于形式本身,而在于生命中的绝对自由和爱。因此,李明可能会在不同的生命形式中轮回,例如大雁或蜂巢儿,因为他的“自柳儿”是轮回的,并非身体或本体本身。

许多人可能会认为自己会投身为人、下世投胎、再投生为人或畜生,但这并非绝对。李明可能已经意识到自己可能成为一群大雁或一个蜂巢儿,因为李明的“自柳儿”是轮回的,这是他的自由选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听完李明的理解后,柳儿陷入了沉思。她轻声问道:“上帝究竟是谁?不,不,不,不,上帝并非那个热爱自由、充满善意的人。上帝是无善无恶的,他越了道德判断,无善无恶,乃是其本质。他并非主宰一切的存在,也不是自然的化身,而是无主宰、无自然、非自然之境的圣子。”李明看着柳儿,眼中满是疑惑:“李明,你便是那圣子的一部分,你并非是他的本体,但你与三位一体同在,你们并无分别。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人生如梦,这个在床上安睡的时刻,你可以称自己为圣子,也可以称自己为大梵天。梦中的李明可以是恐龙,可以是蛇,可以是飞机,或是任何其他物体,但梦境始终如一。李明属于那个梦者,那个始终在梦境中的主体。

到最后成佛的,也是这个梦者。并非李明这个角色成佛,而是所有梦者都可能成佛。这不是关于角色的改变,而是关于梦的结束,妄想的消散。

至于最后的审判,李明是绝对的自由。比如说,李明患上癌症,为什么他会患上癌症?柳儿告诉他的,是一种医学体系,名为“人治医学”,是由鲁道夫斯丹明的。李明明白自己患上癌症的原因了吗?这并非柳儿的错,而是李明自己。去肿瘤医院看看那些人,他们的选择可能像是在取代生命源头,尽可能地创造。

柳儿认为的爱与自由、对爱的定义、对自由的判断,李明可能会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展。李明可能会创造出与生命截然相反的体验。那种体验就如同癌,那种体验就是癌。但李明始终心向美好,人人皆如此。只是心在追求,而非头脑在思考。

所以你看,上帝、李明、众生、审判……这一切都与自由和爱有关,都源于我们的心。我们都是体验者,都在创造自己的世界。

这就是信念的力量,信念创造实相。李明相信什么,他就体验什么。柳儿在成长,李明的痛苦也随之增加。他有时会删除别人的好友,有时又会给别人红包,然后再删除。这一切,看似荒诞,却又都与李明对爱的独特感知有关。这一切,都是为了柳儿。

李明其实一直在享受爱与自由。为什么李明会这样?李明的选择是对的吗?当李明满足创造感,当李明给予他人,当李明展现出虚假的自我时,这是对的。他是一个绝对的上帝,无善无恶,他绝对地支持李明,就像上帝那样支持一切生命。他的精神是自由的,绝对的自由。

李明体验到了这种自由吗?是的,他体验到了绝对的自由。就像赛斯所讲,这个世界并不是有一个寻找频率的过程,而是李明找到了世界的频率,并与之调频。

例如,李明正在做梦。梦中的世界是实有的吗?有人认为是的,也有人认为不是。但世界的实有性是由什么决定的?不是外在的事物,而是李明是否为创造的主体。如果李明是创造的主体,那么他声称拥有世界就有道理。但如果没有这个资格,那么他声称拥有世界就显得空洞。如果李明是一个被造的结果,那么他声称实有世界,就如同一个空洞的口号。

在这个世界中,最小的物质是什么?根据科学家的研究,最小物质仍未被现。人们认为的“最小物质”只是数学理论中的概念,并非真实存在。因此,如果李明能成佛,那么众生也都能成佛。奇迹可能是什么?是真与假之间的交集。在这个形而上与形而下的世界里,它永远存在。

李明,就像是一个沉浸在梦境中的人,他的梦境如此宏大,以至于他在梦中成为了一尊佛。尽管他在梦中已经成佛,但在现实世界里,他却并未真正成佛。这究竟是为何呢?

佛陀早已成佛,而李明却未能成佛,这似乎有些矛盾。按照常理来说,他们应该是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成佛的。事实并非如此。当李明面临选择时,他突然意识到,所有的众生都并非真实存在。

就在此时,李明与佛陀、耶稣一同进入了这个充满抉择的地方,这个关键的节点。在这一刻,他终于明白,这一切都不过是内心的修习,也就是所谓的文思修。

对于李明而言,理解这些至关重要。如果他无法理解,不去思考,那么他的进步又从何谈起呢?他只会一味地抗拒,将责任归咎于他人。这样的心态,不仅会阻碍他的成长,更会使他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变得疏远。

更糟糕的是,如果李明犯错或者心理不健全,他将难以与他人建立起真正的联系。因为只有当一个人内心健全、懂得理解和包容时,他才能与他人建立起深层次的、有意义的关系。

喜欢稷下的一天请大家收藏:dududu稷下的一天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