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光大师沉默不语,脸上没有丝毫要反驳的意思。在他看来,宋子文完全没有欺骗他们的必要。
只见他双手合十,口宣一声佛号:“阿弥陀佛!玄慈大师的那些私事,老衲确实一无所知啊。今日,既然两位施主执意要寻仇报复,那老衲也绝不会有半句怨言!”
一旁的赵钱孙却是个贪生怕死之徒,听到这话,顿时急得跳脚大骂起来:“哼!就算咱们真的杀错了人又怎样?那些契丹狗难道就不该杀吗?!”
宋子文听了,不禁微微眯起双眼,心中涌起一阵强烈的不满和恼怒。
他冷哼一声,厉声道:“圣人曾经说过,有教无类!无论是什么种族、什么身份的人,都应该给予教育和引导,而不是一味地杀戮。难道你以为你自己比圣人还要高明不成?像你这样胆小如鼠、临阵脱逃之人,若是在战场上,绝对会被第一时间抓出来杀掉祭旗以振军威!”
话音刚落,一股强大到令人窒息的威压骤然爆开来,犹如泰山压卵一般朝着赵钱孙狠狠碾压过去。
这股威压实在太过恐怖,竟然直接将赵钱孙体内的五脏六腑尽数震碎。只听得噗嗤一声,一口猩红的鲜血猛地从他的嘴角喷涌而出,溅洒一地。紧接着,他的身体再也支撑不住,软绵绵地往旁边一歪,轰然倒地。
周围的人群瞬间变得鸦雀无声,每个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宋子文身上,脸上露出难以置信的神情。
他们被宋子文刚才所展现出的那一手惊人绝技深深地震慑住了,那神乎其技的手法和强大威力,恐怕就算是那些传说中的宗师级别的强者也难以施展出如此厉害的招数。
一时间,人们心中对这位威名远扬的摄政王充满了敬畏之情,纷纷感叹道:“果然啊,这凶名在外、令人闻风丧胆的摄政王绝非等闲之辈!”
就在这时,慕容博亲眼目睹了宋子文大展神威之后,又转头看向倒在地上如同一条死狗般毫无生气的慕容复,他的心仿佛掉进了冰窖里,寒意从心底迅蔓延至全身。
回想起自家数代人为了复国大业而精心谋划,耗费了无数心血和精力,可如今却在他们父子这两代人的手中彻底宣告失败。这种沉重的打击让慕容博感到无比绝望和沮丧,他整个人像是失去了灵魂一般,呆呆地站在原地。
然而,此时的宋子文并没有在意慕容博的反应,而是将目光转向了乔峰,并大声说道:“乔兄,无论其他人如何看待你,在我心目中,你始终都是我大宋国当之无愧的英雄豪杰!今日我乃是奉朝廷之命而来,丐帮帮主乔峰接旨!”
随着宋子文话音落下,在场的众人先是一愣,随后纷纷单膝跪地,表示对圣旨的尊重。虽然江湖人士常常自视甚高,对官府官员不屑一顾,但那毕竟只是少数人的想法罢了。
实际上,大多数江湖中人仍然十分尊崇皇权,尤其是那些处于社会底层的武者们,如果能得到一个进入官场为官的机会,他们肯定会毫不犹豫地紧紧抓住,跑得比任何人都要快。
毕竟,自古以来,受儒家思想的深远影响,“士农工商”的等级观念早已深入人心。只不过到了近现代时期,这个顺序生了一些变化,变成了“士商工农”而已。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希丐帮帮主乔峰,忠勇无畏,多次为我大宋军队传递重要情报,亲率众多丐帮弟子奋勇抗击辽、西夏之敌寇入侵。其英勇之举,保我大宋疆土安宁,护百姓免受战乱之苦。
朕心甚慰,特此恩赐丐帮帮主乔峰三品平辽将军之衔,可自主将五千丐帮帮众整编归入平辽军中。着令驻兵河东之地,以镇戍边疆,抵御外侮。望乔将军能一鼓作气,乘胜追击,再立赫赫战功,为我大宋开创万世太平之盛世!钦此!”
宋子文宣读完毕后,双手捧着圣旨,微笑着对乔峰说道:“乔兄,快快接旨吧!”
乔峰微微躬身,恭敬地接过圣旨,朗声道:“乔峰谢过陛下隆恩浩荡!”
“谢陛下厚恩!”丐帮的帮众们喊得最为响亮。
然而此刻,他的心情却是极为复杂的。今日这短短一日之间,竟生如此多之事。先是得知自己身世之谜,原来自己竟是契丹人之后;如今又承蒙圣上恩典,获封三品将军。这一系列变故让他有些应接不暇。
尽管体内流淌着契丹人的血液,但乔峰深知,自幼受中原文化熏陶成长起来的自己,与那凶残成性、肆意践踏汉民生命的契丹人绝非同路。每当回想起那些惨遭契丹人毒手的无辜汉人同胞,他心中便涌起无尽的悲愤与怒火。他暗自誓,定要竭尽所能守护这片生养他的土地,保护这里善良质朴的百姓。
而一旁的丐帮众人,则个个面露喜色,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从今往后,他们不再仅仅只是一群四处漂泊、居无定所的叫花子,而是拥有正式军职之人。这意味着他们从此能够挺直腰杆,堂堂正正地为国家效力,为保卫家园而战。对于这些曾经饱受世人冷眼的丐帮弟子来说,无疑是人生中的一大转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乔兄啊,此次陛下并未明确指出你们具体该在何处驻扎。不过呢,你完全可以自主决定前往前线,去跟种将军还有宗将军共同商议此事!至于咱们丐帮众兄弟的军籍问题嘛,就劳烦乔兄先做个详细的统计。等统计完毕后,你直接将这份名单交予宗将军即可。宗将军定会妥善处理,做出统一且合理的安排。请诸位放心,绝对不会让兄弟们拼死拼活地流血流汗,到头来却还要伤心落泪呀!
宋子文这番话犹如一把利剑,直直地刺进了丐帮兄弟们的内心深处。这些平日里被人轻视、遭人白眼的叫花子们,万万没有想到,高高在上的蜀王竟能如此看重他们。
他们满心欢喜,激动之情溢于言表。若不是因为他们大多没怎么读过书,对历史了解甚少,恐怕此时此刻,早就有人按捺不住心中的澎湃,高喊一声:“飘零半生,只恨未逢明主。今日有幸得遇蜀王这般贤明之主,公若不弃,小的愿拜为义父,誓死追随左右!”